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

中一校本教材:死水


《死水》    聞一多



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,

 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1

 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2

 爽性潑你的賸菜殘羹3



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,

鐵罐上銹出幾瓣桃花;

 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4

 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5



 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6

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;

小珠笑一聲變成大珠,

 又被偷酒的花蚊齩破7



那麼一溝絕望的死水,

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。

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,

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。



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,

這裏斷不是美的所在,

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,

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。




作者簡介


聞一多(1899-1946),原名家驊,字友仙,筆名字仙,後更名多。湖北浠水人,現代著名的學者和格律派新詩作家,學貫中西,博通古今。1913年進入北京清華大學讀書,五四運動期間,參加清華學生代表團,擔任代表團的文書。一九二二年,他於清華大學畢業後,赴美深造,先後在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、珂泉羅拉大學修讀美術和文學。19255月回國,任北京藝專科學校教務長。先後於國立第四中山大學(後更名為南京大學)、國立武漢大學、國立青島大學、政治大學、清華大學、西南聯合大學擔任教授、系主任和院長等職務,曾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、南京第四中山大學、武漢大學、國立青島大學(後改為國立山東大學)。

新文化運動期間,他與梁實秋、朱湘等創,鼓吹新文藝。抗戰前又與除志摩等創辦新月社,出版《新月詩刊》,並主編《晨風報》的詩鐫,大力推展新詩。他提出「相體裁衣」的理論,主張新詩的格律須以內容精神為依據,並由作者的意匠來加以創造;又主張新詩應具有建築美、繪畫美、音樂美的表現,以與散文區別。在新詩盲目的摸索過程中,他起了很大的指導用。他的詩歌,都是他的理論的實踐,所獲評價很高。《紅燭》和《死水》兩部詩集是他的代表作。

聞一多一直關注國家的發展。他的詩歌,取材現實,具有愛國憂時的精神與實質,朱自清譽之為「愛國詩人」。他曾由於國內軍閥混戰,列強環伺,國家民族岌岌可危,本愛國之心與清華留美校友出版大江季刊,揭視人權及氏族精神。

抗日期間,為表示抗戰到底的決心,他留了一把鬍子,發誓不取得抗戰的勝利不剃去。其後一直積極參與反對國民政府獨裁、腐敗的政治活動,為爭取民主作鬥爭。1946715日下午,在昆明參與悼念被國民黨特務殺害的李公樸先生大會後,被當權者派人刺殺,死時才四十八歲。

聞一多一生除了致力教學工作,早年以推動新文學及新詩創作而著名,其後轉攻古典文學的研究。其就《周易》、《詩經》、《莊子》、《楚辭》等我國重要古籍,以及神話方面的整理研究,皆取得卓越的成績。他的學問,出入古今,往往發前人之未發,故被郭沫若稱為「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」,作品現合編為《聞一多全集》



背景資料

《死水》一詩收錄於聞一多一九二八年出版的詩集《死水》中,是聞一多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格律詩。
《死水》定稿於一九二六年春天。當時聞一多剛從美國返回中國,年輕有為的他充滿愛國激情,對祖國的前景充滿盼望,但他發現,在軍閥政府的統治下,眼前的社會現實卻是殘酷和黑暗的。所謂軍閥,就是泛指以武力割據地盤、把持政權的軍人。例如民國初年的段祺瑞、吳佩孚、張作霖等便是軍閥的代表人物。

一九二六年三月初,日軍攻佔天津大沽口。三月十八日,北京大批學生、工人和市民舉行遊行示威抗議,卻遭到政府的武力鎮壓,當場打死了四十多人,二百多人受傷,史稱「三.一八」慘案。慘案震撼全國,揭露了軍閥統治下中國社會腐敗和黑暗不下於清朝,中國人民悲慘的狀況絲毫未有改變,當時的有識之士都痛心疾首,聞一多亦不例外。就在「三.一八」慘案後兩星期,聞一多發表了《死水》,抒發了他對國家時局的強烈感受。


注釋

1.   漪淪:粵音[依倫],水面的波紋。

2.   扔:粵音[],丟下。

3.   賸菜殘羹:賸,粵音[],吃剩的飯菜。

4.   羅綺:斜紋的絲織物。。

5.   黴菌:黴,粵音[],濕氣下滋生的低等植物,寄生在潮濕的東西上。

6.   酵:含糖類的流質,這裡指釀酒。

7.   齩:同咬。


賞析重點


《死水》一詩是格律詩的典範之作。全詩共分五節,每節四句,結構整齊,在整首詩歌中,作者反複抒發了對時局的無比憤恨。

在全詩的首句,作者點出詩歌的主旋律:「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」,把這種腐敗、黑暗的政治現實比喻為「死水」,意味著生命力的喪失。並且加上「絕望」兩字,突顯其不可救藥,作者的憤憤不平亦溢於言表。第二句作者表示「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」,「清風」借喻當時正面的、積極的、美好的改革呼聲和行動。可惜這道清流,絲毫不能阻止「死水」繼續沉淪,無法挽救當時的時局。聞一多進而激憤的表示:「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,爽性潑你的賸菜殘羹。」如其繼續讓這溝沒有希望的「死水」,索性加速其滅亡。

第二節聞一多進一步描繪「死水」的不堪。聞一多以美寫醜,用美麗的事物用反襯死水的醜惡。「也許」兩字,卻讓人知道一切都是反諷。破銅會變成綠色的翡翠;鏽漬斑斑的鐵罐,竟然能長出美麗的桃花;油膩的水化為一匹綾羅;天上的雲霞原來是噁心的霉菌。將美麗的想像融入醜惡噁心的事實,構成強烈的對比,只會令黑白更為分明,令「死水」的形象更加可厭,增強藝術感染力。「也許」這些美好的事物曾是聞一多內心的期盼,然而眼前的卻只有一溝絕望的死水,作者對現實的無奈憤恨自然可想而知。

第三節與前文一樣,繼續用不同的美好事物和意象,極寫「死水」的醜陋。以醇美「綠酒」形容混濁的「污水」,「污水」水面泛起的泡沫竟然是「珍珠」,在「污水」上肆虐的蚊蚋,被形容說成為「花蚊」在「偷酒」。蚊蚋滋生、亂舞,反映「死水」的污穢已到令人髮指的程度。第二、三兩節在優美的意象之下,寄託了作者深刻的諷刺,當前政局已經極度黑暗、腐敗,猶如醜惡的「死水」。

第四節作者突出了「死水」的沉寂,了無生氣。首兩句呼應上兩節「以美寫醜」的內容,指出「死水」因此「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」。然而「死水」除了污穢,還是恆常的死寂,要靠「蛙聲耐不著寂寞」時,才有一點聲響。「耐不著寂寞」暗示了「死水」的死寂仿佛永恆不變,靜得予人一種窒息的感覺,青蛙因而抵擋不住。「蛙聲」劃破了在寂靜無聲的「死水」,然而這唯一的聲響卻非來自「死水」本身,更加深了「死水」的無聲「沉睡」,猶如死黑暗沉淪的現實真正的「絕望」。這樣的描寫,充分抒發出聞一多沉痛及無奈的心情。或許,這一聲「蛙聲」,是一眾如聞一多的愛國的有識之士絕望的呼喊。

經過經前文一輪仔細的觀察、種種的描述,作者在第五節裡先後重申「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」,顯示出作者對「死水」的絕望痛恨更加堅定。這裡絕非「美的所在」,「死水」只會每下愈況,繼續沉淪,絲毫沒有一點希望。只好加速其滅亡:「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」或許可能有新的轉機:「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。」這些激憤的言論實與第一節「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,爽性潑你的賸菜殘羹。」遙相呼應,期望物極必反,黑暗盡頭終有光明。這是聞一多悲痛莫名,對國家愛之深,責之切,無可奈何下的唯一願望,委實令人動容。朱自清曾表示:「這不是『惡之花』」的讚頌,而是索性讓『醜惡』早些『惡貫滿盈』,『絕望』裡才有希望。」(《聞一多全集‧序》)可見,儘管對「死水」百般不滿,聞一多仍未真正的完全放棄「死水」,心裡仍埋藏著渴望「死水」、渴望現實最終能夠改變的願望。

聞一多認為真正的詩歌是美的體現,必須兼具音樂的美、繪畫的美和建築的美。在寫作技巧方面,《死水》這首詩,是聞一多的詩歌創作理論成功的實踐。

所謂音樂美,是指詩歌要有節奏、旋律和押韻。這首詩有五節,每節四句,每句中的音尺數目相同。音尺又稱為音組,是重音節和非重音節的排列方式。聞一多在《詩的格律》中提出此概念,他借鑒英國格律詩以重音為單位的「音頓」概念,設計出字數長短不一的音尺,在現代漢語自然語氣的基礎上,通過聲音的長短變化,呈現出詩歌的節奏。以第一節為例:



這是/一溝/絕望的/死水,

清風/吹不起/半點/漪淪。

不如/多扔些/破銅/爛鐵,

爽性/潑你的/賸菜/殘羹。



每行都由一個三音節音尺和三個兩音節音尺組成,但全詩各行三音節音尺的位置卻不一致,令音節整齊中創造變化。此外,照顧到現代漢語多雙音節詞的特點,每行都以雙音節的音尺作結,令朗讀起來更覺自然。

在押韻方面,新詩的要求較舊體詩寬鬆,普通話讀音相近便可押韻。以普通話讀,本詩「花」、「霞」、「沫」、「破」,「明」、「聲」押韻,「淪」、「羹」,「在」、「界」也諧協。然而,韻腳的位置卻保留一定規律,本詩偶句末字皆為韻腳,形式相當整齊。

繪畫美是指詩歌需要斟酌用語,利用優美的辭藻帶來的色彩美和形象美。聞一多尤其擅長顏色字詞的運用。本詩內混濁的死水,釀出「綠酒」,上面飄滿「白沫」,銅銹又「綠成翡翠」,銹色猶如桃花的鮮艷,油膩更織出一層色彩斑斕的羅綺,黴菌蒸出鮮艷的雲霞。凡此,皆形象生動,色彩豐富,而且燦爛的色調與混濁的死水,形成強烈的對比,令人愈覺噁心。此外,作者善於煉字,所用的詞藻皆能生動的摹擬物態,維妙維肖。如第一節的「吹」、「扔」、「潑」,充滿動感;第二節中「綠」、「銹」二倘動詞,尤其精彩,形象化地描繪出銹蝕的過程。聞一多色彩詞、動詞的運用,不單能創造的色彩美和形象美,同時能兼顧詩歌「以美寫醜」,以達到反諷的效果,更見作者的匠心獨運,藝術技巧爐火純青

最後是建築美。聞一多曾表示:「屬於視覺方面的格律有節的勻稱,有句的均齊。屬於聽覺方面的有格式,有音尺,有平仄,有韻腳;但是沒有格式,也就沒有節的勻稱,沒有音尺,也就沒有句的均齊。」建築美是指講究詩歌結構組織的整齊勻稱,節數和句式上和諧一致,與「音樂的美」有著密切的關係,相輔相承。本詩每節四句,表現了節的勻稱;每句九個字,表現了句的勻齊,是聞一多建築美理論的完美體現。


文學知識

新詩

新詩,又稱白話詩、新體詩,發軔於五四運動前夕,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。在新詩興起以前,中國所謂的詩歌創作只限於古詩。舊詩的聲調、格律皆有十分嚴格的規定,例如須押韻,律詩更講求平仄和對仗工整,以用典為上佳之作。然而以文言文為寫作基礎的舊體詩,過往千百年內雖然產生很多優秀的作品,但隨著新文學運動的興起,白話文的應用已經是大勢所趨,因此當時的知識分子提出所謂的「詩體解放」,大力推廣新詩。胡適在《談新詩》一文曾強調:「若想有一種新內容和新精神,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縛精神的枷鎖鐐銬」,將「新詩」對舉於舊詩,泛指五四以來的詩作都叫做新詩,這樣的定義被沿用至今。

早期新詩的倡導者都提出很多創作理論,因此詩歌界產生了很多不同風格的藝術流派,例如以愛情詩著稱的馮至和「湖畔詩派」、以李金發為首的早期象徵詩派、冰心、宗白華等倡導的小詩,至於聞一多及本詩作者徐志摩則是「新月詩派」的代表人物,以注重詩歌格律見稱。

新詩以白話文為創作基礎,詩的優劣並不著重於押韻是否嚴謹,而是在於語言是否精鍊;以及詩人的情感能否充分地展現出來。新詩的「新」,表現在詩歌的形式上。整體而言,新詩不受押韻、平仄和對仗的限制,創作方式遠較舊體詩自由,打破了傳統詩歌的形式規範。倘新詩的形式來劃分,包括自由詩、格律詩及散文詩。兩者在章節結構、節奏、押韻等方面,都有較明顯的分別。

格律詩方面,舊體詩的律詩和絕句,在句數、字數、平仄都有嚴格規定。新詩中的格律詩雖然沒有一套嚴格的規定,但在章節組織方面依然相對固定齊整,每節詩的行數均勻對稱,多數是每節四行。至於句數、字數、和音尺的安排等方面,亦有一定的鋪排,力求通過比較整齊的結構,營造節奏感和音樂美。此外,格律詩一般是押韻的,押韻的形式雖多、較自由,不用一韻到底,但仍有一定規律,且多是在句末押韻。《死水》一詩便充分體現格律詩的形式。

自由詩方面,章節結構不必追求均勻。每節的行數差異可以很大,多的可至二、三十行,少則二、三行。由於自由詩的節奏不是依靠詩歌的固定的格式來表現,而是利用語言內輕重音的自然間隔、句子字音的有機組合,來彰顯語言的自然旋律和美感。故此,自由詩每行及每節拍內的字數均不定,長短差距較大,參差不齊的字數及節拍構成錯落起伏的節奏旋律。押韻方面,自由詩較少講求押韻。即或押韻,韻腳的位置也較自由靈活。例如鄭愁予的《水巷》便是一首出色的自由詩。

除了格律詩及自由詩,新詩尚有一種類別,就是散文詩。白話的散文詩,一般以五四時期的沈尹默為其先驅,魯迅的《野草》則是一本優秀的散文詩集。散文詩,顧名思義,是帶有散文形式及性質的詩篇,具備「散文」與「詩」的特點。在形式上,散文詩非常自由,不分行,亦不講究押韻,句子長短不定,與一般詩歌形式上有較大分別。與一般散文相比,散文詩運用高度凝煉的語言,講求意象運用,文意跳躍較大,在散文形式下仍保留詩歌的意境。由於散文詩形式上揉合了散文與詩,故部分當代學者如余光中,對散文詩能否稱得上是詩,頗有保留,但學者普遍仍承認散文詩的地位。

聞一多與徐志摩是新月社的核心人物,二人可說是格律派的先驅,他們都十分注重新詩的格律。徐志摩曾指出隨手而寫的新詩,雖然擺脫了傳統詩歌的枷鎖,有充分的自由及發揮空間,但算不上是藝術,他寧願試驗「豆腐乾式」的詩。(註:所謂「豆腐乾式」詩體,即是每行的字數、音尺必須相等,是時人認為格律派過分著重形式,為諷刺他們而起的名稱)因為徐志摩以為詩本身是有生命的整體,詩中的各個部分,不論是字數、節數、章節都應有關連,這便是詩富生命的體現。


此外,聞一多在學術論文《詩的格律》中,亦曾發表他對新詩的看法,綜合而言,他提出了以下的觀點:

第一,詩之所以能激發情感,完全在於其節奏,節奏即是格律。

第二,詩必須要有格律,其重要性就如下棋要遵循規則一樣。真正會寫詩的人,不會認為格律是約束、限制。

第三,詩不能依從「自然的節奏」,因為自然界的格律有很多不圚滿的情況。

第四,新詩是「相體裁衣」的,不同的內容應配合不同的形式。

第五,格律分視覺和聽覺兩方面。聽覺是指由音尺、平仄、韻腳等規律所形成的音樂美;視覺是詩的分行寫法,即是建築美,還有中文字形可能引起的具體的印象,也就是繪畫美。



延伸思考


1.  你認為死水在聞一多心目中代表了什麼?

2.  根據你對詩歌的理解,聞一多認為死水有什麼問題?

3.  你認為聞一多為什麼要「以美寫醜」?這樣在詩歌中產生了什麼效果?

4.  由《死水》一詩可見,聞一多是一個怎樣的人?

5.  你認為舊體詩和新詩有何分別?你較喜歡那種體裁?

6.  如要你選取一種事物來形容香港現時的社會環境,你會用什麼呢?




延伸閱讀

1. 聞一多:《聞一多選集》,香港 : 香港文學研究社,1956年。
  
 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:848 7712

2. 聞一多:《紅燭死水》,香港:三聯書店,1999年。

 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:851.48 7712


3. 聞一多:《聞一多全集1冊,武漢:湖北人民出版社,1993年。

  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:848 7712


4. 向明:《新詩百問》,台北: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,2008年。

   香港公共圖書館索書號:851.58 2767










視聽資訊

1.《死水》朗誦





2.  香港政府防止蚊患宣傳片1





3. 香港政府防止蚊患宣傳片2






4. 香港政府防止蚊患宣傳片3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