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

中一校本教材:十五從軍征


《十五從軍征》   佚名(漢樂府)



十五從軍征1

八十始得歸2

道逢鄉里人3

「家中有阿誰4?」

「遙望是君家5

松柏冢纍纍6。」

兔從狗竇入7

雉從梁上飛8

中庭生旅穀9

井上生旅葵10

烹穀持作飯11

采葵持作羹12

羹飯一時熟13

不知貽阿誰14

出門東向望,

淚落沾我衣。





背景資料

  漢自武帝時長期對外戰爭,徭役頻繁而役期極長。這首詩透過一個老兵的悲慘遭遇,深刻地揭露了漢代頻繁的戰爭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,給人民帶來的痛苦。


注釋

1.        從:參加。

2.        始得:才能夠。

3.        道逢:在路上遇見。鄉里:古人喜聚族而居,鄉和里是分區的單位,故鄉里猶言家鄉。

4.        阿誰:猶「誰」。阿,音亞,發語詞,沒有實質意義。

5.        君:對人的敬稱,即「您」。

6.        冢纍纍:丘墳一個連一個。冢:音寵,通「塚」,墳墓。

7.        狗竇:給狗進出的牆洞。

8.        雉:音稚,野雞。

9.        中庭:院子。旅穀:未經播種而野生的植物叫「旅」。野生的穀便叫「旅穀」。

10.    旅葵:野生的菜。葵是古人慣常種植的食用蔬菜。

11.    持:拿來。

12.    采:通「採」。羹:糊狀的湯。

13.    一時:一會兒。

14.    貽:音疑,送給。


賞析重點

這是一首征夫的怨詩,老兵服役多年回家,家園破敗,親人離世,人物皆非,晚景無比淒涼。通過他回鄉的見聞和感受,反映了戰爭的罪惡和兵役的殘酷。

「十五從軍征,八十始得歸。」詩開首的兩句,已概括了老兵的一生,並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;其中六十五年軍旅生活的艱辛一概略過,但讀者可以想像到這期間他是如何翻山越嶺、渡河涉水,怎樣饑餐渴飲,出生入死。退伍老兵在回鄉的路上遇見了同鄉,急切地問「家中有阿誰」,這正是他多年在外最關心的事。近鄉情怯,既想知道家中近況,又擔心離別這麼久,家中變故太多,但還是忍不住開口問了。鄉人並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,而是指給他看:「遠處松柏成蔭,荒墳纍纍的地方,便是你的家了。」老兵繼續往前走,直至回到家中,親眼所見的情景,是近看、細看,實實在在的觀察所得。只見兔子從狗洞進去,野雞在屋樑上亂飛,內院雜生著野生的穀禾,井欄邊也長滿野菜,種種事物都暗示著這裏已久無人煙。老兵見到這番景象,內心的痛苦自是不言而喻。在這難以承受的打擊下,老兵悲愴之極,神思也變得恍惚。他漫無意識地收些野穀、野菜造飯。飯菜熟了,卻又可以給誰吃呢?不禁出門向東望去,想到自己從軍一生,吃盡千辛萬苦,人生的最後時光還這樣淒涼,眼淚不禁潸然而下。

這一首敘事詩,結構嚴謹,章法自然。作者依人物回家的過程,從「得歸」到遙見家園,到走近家門,到進入院中,而後又步出家門,從遠而近,依序描述,層次分明。人物的感情,也隨著描述的順序,逐漸產生變化。最初他懷著與家人團聚的熱切希望回鄉,但隨著他所聽到的鄉人的說話,所看到的家園景物,由熱望到失望,由失望到絕望,越來越痛苦,越來越悲傷,到最後兩句到達了感情的高潮。老兵在門外顫巍巍地站著,遙望東方,禁不住老淚縱橫,濕透衣衫。詩到這裏戛然結束,老兵悲愴的形象,給讀者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。

在表現手法上,這首詩綜合運用了語言描寫、景物描寫和動作描寫,生動地描繪了老兵家破人亡的悲慘遭遇。鄉人對老兵的詢問,似是答非所問,實質已婉轉道出了殘酷的事實,「松柏冢累累」一語不是已經暗示老兵家中的親人已死光了嗎?接著,作者選用了野兔、野雞、野穀、野葵四種動植物具體地描繪了家園荒蕪的巨大變遷。作者對老兵舂穀採葵的動作描寫,更突出地表現了老兵的孤獨淒涼,白忙了一場弄一頓飯,但卻沒一個親人可以和自分享。本詩雖是寫一個老兵歸家的所見所感,但從他個人的悲劇中,反映了長年戰亂給社會帶來的嚴重破壞,這是以小見大,以個別情況反映一般情況的藝術手法。

這首詩的語言藝術,也是很值得一提的。詩中從第七句至第十二句,共六句組成了三對對偶句。這種句式用來描寫景物和人物動作,整齊有序。在本詩中,動詞的運用也是恰到好處。例如最後兩句中的「望」和「沾」兩字,「望」不是觀賞景物,而是神情恍惚,悲哀至極,一種呆滯絕望的表情動作,足以表達人物的心情十分悲痛。「沾」字說明老兵任由眼淚弄濕衣棠,無心揩拭,更顯出他極度哀傷。全詩無一奇字奇句,純用白描,而寫得真實動人,是一篇富於感染力的佳作。


文學知識


1. 樂府詩

a)樂府詩的源起

樂府歌謠產生於漢代,其來源是仿效周代的到各國諸侯國樂習民間詩歌,以便知道民間的疾苦。武帝時設有「樂府」這一個官方機構,負責採集民間歌謠,製成樂章,在宮中唱誦,作為宮庭的娛樂。後來人們把「樂府」所整理的歌辭叫「樂府詩」或簡稱「樂府」。樂府詩因採自民間,故亦稱為「樂府民歌」。

漢代以來,許多作家也模仿樂府民歌的風格創作詩歌,樂府詩既有民間創作的,也有文人創作的。「樂府」漸成一種文學體裁。


b)樂府詩的特色

一、 語言樸實自然

漢樂府民歌多用生動的口語,親切樸素,敘事與抒情結合,感情真摰動人。詩句句式長短不一,二至八言都有,有句式整齊的齊言詩,也有錯綜參差的雜言詩。漢樂府詩沒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,長短隨意,整散不拘,靈活自由。

有繼承《詩經》四言體的:如《公無渡河》、《善哉行》;有雜言體的,句法自由多變,整散不拘:如《鼓吹曲辭》裡《鐃歌》中的《上邪》:「上邪!我欲與君相知,長命無絕衰。山無陵,江水為竭,冬雷震震夏雨雪,天地合,乃敢與君絕。」

二,三,四,五,六,七字也有,變化極為自由。漢樂府還有不少完整的五言詩,如《江南可採蓮》,《孔雀東南飛》等,比四言詩多了一個音節,適應當時社會語言的發展,又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。

篇幅長短均有,最長的達三百五十餘句,短的則數句。漢樂府民歌篇幅長短均有,最長的如《孔雀東南飛》,便長達三百五十餘句,短的如《雜曲·枯魚過河泣》只得四句;《江南可採蓮》便是只有七句。


二、 感情真摯,內容寫實

漢人創作時重視「緣於哀樂」、「感事而發」,所以樂府詩也側重社會寫實,反映人生百態,流露出真摯的情感。「敘事」是兩漢樂府的特色,詩歌故事內容有血有肉,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現實。


三、 詩歌押韻靈活

漢樂府民歌的押韻自由, 靈活多變。有句句押韻的,如《平陵東》:「平陵東,松柏桐,不知何人劫義公」,「心中惻,血出漉,歸告我家賣黃犢」便是;有隔句押韻的,如《東門行》、《燕歌行》、《梁甫吟》等;也有隔兩句和三句押韻的,如《陌上桑》的「日出東南隅」和「自名為羅敷」相隔兩句押韻,又「照我秦氏樓」和「桂枝為籠鉤」更隔五句押韻。這都顯出押韻的變化多端。


四、 用對話或獨白形式敘事

漢樂府詩巧妙地熔鑄對話刻劃人物,聲情畢肖,使人如聞其聲, 如見其人。如《上山采蘼蕪》甚至幾乎全由棄婦同故夫的問答構成,表現出妻子的善良性格。也有全篇採用獨白的,如《孤兒行》中用獨白寫出孤兒所受的痛苦。


五、 想像豐富

漢樂府民歌雖多抒寫現實, 但亦有不少作品運用了浪漫主義色彩。如《上邪》如山洪爆發似的激情和高度的誇張;《烏生》中烏鴉的魂魄向人們申訴;《枯魚過河泣》中腐臭了的魚會哭泣, 會寫信等,都反映其豐富奇特的幻想。


六、 善用排偶句

排偶句也可以說是漢樂府在形色方面的特色, 如《十五從軍征》中的:兔從狗竇入,雉從梁上飛。中庭生旅穀,井上生旅葵便是。」

其實,排偶是一種介於排比與對偶之間的修辭手法。一般認為它是由兩個語氣一致、結構相似、意義相關或相對的語句平列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方式。排偶句式形式整齊,富有節奏,但結構、字數等均可變化,不像對偶那樣在字數、結構、平仄等方面要求嚴格。


2. 白描

白描也叫素描,原來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。它們的特徵是用簡煉的墨線勾描人物和各種景象特徵,突出其神韻,不著顏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簡潔的特徵表露喚起讀者聯想,得以豐富形象。

這種繪畫手法運用到文章的描寫上,主要用樸素簡煉的文字描摹形象,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。它要求抓住物件的特徵,如實地勾勒出人物、事件、景物的情態面貌。總而言之,魯迅先生把白描手法概括成:「有真意,去粉飾,少做作,勿賣弄」,意即用字確切、敘述直接、不加修飾、真切深至、平易近人,是一種高超的文學手法。

白描亦分三類:

a)景物白描

例子

馬致遠的《天淨沙‧秋思》:「枯藤老樹昏鴉, 小橋流水人家, 古道西風瘦馬。夕陽西下, 斷腸人在天涯。」

解說

作者用寥寥數語,將景物由近至遠鋪排,就精煉地描繪了一幅蒼涼寂寥的秋景圖,表現出濃烈的思鄉之情。儘管作者不著一個哀字,但是悠悠哀愁在這樣蕭瑟蒼涼的暮景中表露無遺。

好處

用白描手法寫景,可讓人快速抓住景物的特徵,體會作者所寄寓的感情。



b)人物白描

例子

白居易《賣炭翁》:「滿面塵灰煙火色,兩鬢蒼蒼十指黑。」

解說

這十四個字的肖像描寫,不僅準確地表現了賣炭翁的職業和年齡特徵,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勞作和痛苦生活。

好處

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,三言兩語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、神態,使讀者如見其人。


c)敘事白描

例子

聶夷中《田家》:「父耕原上田,子屬山下荒;六月禾未秀,官家已修倉。」

解說

詩人冷靜地敘述田家的生活與遭際:父子二人竭力開墾耕種,以維持生計。然而,在莊稼還沒有成熟的六月時節,「官家」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繕糧倉,只等著禾苗成熟,便如數搜刮進自己的倉裡。全詩沒有半句議論與抒情,卻深刻地提示了農民深受苦難的根源。

好處

用白描手法用於敘事,使人感到線條明晰,言簡意



 
延伸思考

1.        假設你離開家人一段長時間後,再見面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?
2.        在收看電視的新聞節目時,我們常可看見處於戰爭地區的人民生活是何等悲慘。你看到這些情景,心裏有甚麼感覺?
3.        你希望世界和平嗎?請創作一句口號,呼籲人們停止戰爭,使世界和平。

延伸閱讀


書籍

(1) 余冠英選注:《樂府詩選》(北京:人民文學出版社,1953)



(2) 余冠英選注:《漢魏六朝詩選》(北京:人民文學出版社,1978)



網上資源


(1)    漢樂府 - 收集了漢代的樂府詩歌,供讀者閱讀。

(2)
漢樂府 -介紹漢樂府的特點及選錄一些漢樂府詩。
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