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承教小記》 小思
選讀篇章
篇章一:《蟬》(頁143至144);篇章二:《盆栽》(頁63至64)
題解
《蟬》和《盆栽》兩篇短文皆出自《承教小記》。「承教」是承接教業的意思。小思得到唐君毅老師在課業上及人生上的教導,在本書中抒發其對唐老師的追悼感激之情。
《承教小記》收錄了小思於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一年期間創作的六十四篇散文,牽涉的題材非常廣泛,說理如《憂天》、《雞仔蛋》、《孤雛》、《盆栽》、《蛾》、《蟬》;懷舊、悼念如《告吾師在天之靈》,《一塊踏腳石》、《小酒杯》、《瀟灑風神永憶渠》、《石門灣
的水依舊流著》、寫景如《不追記那早晨》、《推窗初見雪》、《山景》、《京都短歌》、《懷舊十題》,每篇雖短小但卻意味深長。小思採用一貫的明朗雅淡手法寫作,剪裁有度,散文予人清新明澈的感覺:於說山道水或抒述一時感興的文字間,搖曳著閑情逸趣;在探討民族國情或論及人生觀點的語句中,又自然流露出嚴肅的哲理,發人深省。
作者簡介
小思(1939-),本名盧瑋鑾,另有筆名明川、盧颿。祖籍廣東番禺。1964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院中文系,入讀新亞四年間,小思深受唐君毅老師影響,對儒家思想、國家民族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。翌年到羅富國師範學院學習,獲教育文憑。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中國文學。1981年,以「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」之論文獲得碩士銜。
小思曾任多家中學中文教師,1978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,1979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。小思的散文創作始於大學時代,先後出版的作品有《路上談》、《承教小記》、《日影行》、《不遷》、《三人行》、《彤雲箋》等。
小思從事文學研究工作,多次出任文學獎評判,參與各種文學活動。
注釋
《蟬》
|
1. 知知:形容蟬鳴叫的聲音。
2. 聒聒:形容喧噪的聲音。
|
《盆栽》
|
3. 盆栽:栽種於盆中的花卉樹木。
4. 羅漢木:植物名。羅漢松科竹柏屬,常綠喬木。幹直立,約五公尺,葉繁密互生,呈線形或披針形。
5. 宜興:縣名。在江蘇省南部,東瀕太湖。舊為宜興、荊溪二縣。製陶歷史悠久,素有陶都之稱。
6. 榆樹:植物名。榆科榆屬,落葉喬木。高可達十五公尺餘。皮色深褐,葉橢圓形,花色淡綠而帶紫,果實扁圓,木材堅實,可製器具或作建材。
7. 澆:液體由上往下淋灌。澆,音「嬌」。
8. 老樹虯枝:指盆栽生長的盤根錯節,樹枝捲曲的樣子。虯,指捲曲。
|
賞析重點
(一)《蟬》
《蟬》是一篇以抒情的筆調、哲理的思維方式、以自然界的蟬聲來揭示生命意義的散文,它採用了借物說理和先抑後揚的寫作方法。
(二)《盆栽》
在下一段,作者繼續賣關子,自顧自的細訴近日來觀察盆栽之所得,無論是色澤、枝葉、軀幹、姿態,以至生長環境,無一不讓人感到滿意。作者甚至誇下海口:「沒有誰敢說:這是欠缺良好生長環境,受了委屈的樹。」至此,似乎普天之下的好處都給這盆栽盡佔了!此話似乎在總結樹的得天獨厚,然而,作者即時補充:「恐怖和淒涼,都盡在這微妙處。」原來,作者一開始極盡讚美之能事,根本就是為了鋪墊樹的「淒涼」!明道處處是讚美,暗裡句句是嘲諷,作者運用反語的功力可謂爐火純青。
那麼,擁有微妙姿態的盆栽,「淒涼」之處何在呢?作者隨即於段首點題:「樹的本身,沒有選擇姿態的機會,甚至根本不知道原來該有選擇的權利。」一句說話就令人明白作者為其難過之處,予人當頭棒喝之感。然後,作者將前文「美化」了的真相重現出來:原來「老樹虬枝」、「蒼綠悅目」的表像,不過是因為可憐的盆栽「受了擺布束縛,還以為很自然很自由」而已。作者甚至假設了一個情況:「萬一,樹醒覺了,要求自由,順自然姿態活下去」,那問題不就解決了嗎?不!作者不只對盆栽寄予同情,更批評那些「栽種者」的獨裁:「有甚麼比自己不爭取生存權力,人家又說你活得十分適意,來得更恐怖,更淒涼?」此刻,讀者該能對作者「越看越難過」的心情感同身受,也解開了作者一早佈下的疑團。原來,被剝削者從不察覺自己有選擇自由的權利,不懂爭取反被說成自得其樂才是最可悲的,作者由樹帶出了自由的可貴和自我價值的思考,借物說理的手法十分巧妙。
作者最後的幾句「唉!天天對着那盆栽,好難過」不但收到首尾呼應之效,使文章結構更嚴謹,更使文筆更為跳脫活潑,作者搖頭興嘆、後悔莫及的樣子彷如立於讀者眼前,讓人忍俊不禁,不致使文章太過沉重。
總括而言,本文情理兼備,狀物具體細緻;巧佈疑陣,吸引讀者;善用反語,趣味橫生,誠為佳作,亦秉承了小思一貫的寫作風格。
文學知識
一、 散文的定義
廣義的散文,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韻的文章。「散文」一詞最原始的意思與韻文相對,即韻文以外的一切記敘性和議論性的文體。在中國,基本上凡是有韻的詩詞歌賦,及駢體文外的所有文學作品都算是散文。
散文不是為了某種實用目的所寫出來的應用文類,是為了滿足審美目的所寫出來的文字藝術品。散文必須是本於作家自己真實的生活、情緒、思想出發,不應該是虛構的。
不過,古代沒有「散文」這一個名稱,我們今日所見的散文,是進入二十世紀後胡適提倡白話文運動之後才出現。在現代,廣義的散文包括了除去詩歌、小說、戲劇、影視文學之外的一切敍事、議論、抒情的文體。
詩人及散文家楊牧曾將散文分成小品、記述、寓言、抒情、議論、說理、雜文等七類;而另一位余光中詩人及散文家則分成抒情、說理、表意、敘事、寫景、狀物等六類。事實上,除了從寫作手法去將散文分類外,也可從題材入手,如:自然、家庭、社會等。由此可見,散文的題材和手法是十分多元化的。
二、散文與其他文體的分別
雖然散文與其它文體有一脈相承之處,彼此皆可議論、抒情、說明,但箇中仍有分別。對於現代散文與其他文體的分別,學者顏崑提出以下的見解:
1) 散文與小說:
現代散文雖可用來敘事,但不以「情節」及「對話」為必要條件,因此,它不同於小說、戲劇。
2) 散文與詩歌:
現代散文雖可用來抒情,有時也講求意象及節奏,但是它不以分行、押韻為必要條件,因此,它不同於詩歌。
3) 散文與論述文字
現代散文雖可用來說理,但不以傳達客觀理性的組織為目的,所以它不同於純知性的論述文字。
延伸思考
1.
同學認為自己能像蟬一樣熱愛生命,活得精彩嗎?
2.
假如生命只剩下一星期,你會做甚麼呢?為甚麼?
3.
你認為香港的學生與盆栽相似嗎?為甚麼?
4.
人生中充滿了不同的限制,你認為人們可以怎樣在框框中活得精彩、活出創意?
延伸閱讀
2.
小思的故事
視聽資訊
1.
2009香港藝術發展獎「傑出藝術貢獻獎」得主 - 盧瑋鑾(小思)
2.
電視特輯《情常在‧小思》第一部分
3.
電視特輯《情常在‧小思》第二部分
(以上資訊可循本科網頁附增之「中國語文教材」網頁「啟思課本輔助教材連結」前往瀏覽。)